填科技新词 谱特色新曲 洛阳唱响农业发展“新歌”_工程案例_hth下载/华体会HTH官方

填科技新词 谱特色新曲 洛阳唱响农业发展“新歌”

2024-11-28 工程案例

  立冬以来,孟津区送庄镇送庄社区蔬菜种植基地里,袖珍小西瓜等长势喜人,迎来成熟上市季。郑占波 摄

  在汝阳县三屯镇郭庄村薯类种植家庭农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科研人员在指导农民培育红薯脱毒试管苗。康红军 摄

  汝阳县内埠镇内埠村千亩谷子新品种示范田,当地农民适时开展除草、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等,确保谷子稳产高产。康红军 摄

  富硒小米、水果红薯、高山玉米、高钙樱桃、瑞香红苹果、白马寺老酸奶、嵩胡、茵陈汁……农产品不断“出圈”,全市农业产业实力持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近年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等,均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出部署。

  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洛阳农业不断壮大,增加科学技术创新、特色产业、产业平台、品牌运营等新元素,填上新词谱上新曲,持续唱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四季歌”,硕果累累、香飘河洛。

  近年来,洛阳农业产业形成五大特色产业:绿色杂粮、肉牛奶牛、中药材、食用菌和优质林果。

  “冷水放入小米,大火熬开、小火慢煮,一层黏黏的小米油凝结起来,它的营养堪比……”11月8日,伊川三康米业的张培培正在直播,热情推介真空袋装小米。

  伊川县位于北纬34度优质谷子的黄金产区,这是我国唯一既有富硒土壤,又规模性种植谷子的区域。

  为抢抓机遇,该县编制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小米、红薯特色产业,构建“2+2+N”富硒产业体系。富硒“伊川小米”种植培养面积已超过30万亩,年产值达数十亿元。

  在嵩县闫庄镇,中原黄牛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牛羊在这里交易。

  嵩县和新安县作为我省的牛羊养殖大县,牛、羊饲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洛阳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3.68万头、119.14万只。

  嵩县作为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材“六朵金花”驰名中原,去年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约70万亩,超过50%的农户参与,行业年产值超60亿元。随着“中原药谷”的持续建设,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嵩县中药材产业正向着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洛阳食用菌产业以汝阳、嵩县和栾川为代表。汝阳花菇产业尤为突出,年种植量达数亿袋,综合效益显著。栾川县则建起食用菌产业园和现代化食品产业园,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此外,新安樱桃、洛宁苹果、金珠沙梨等特色林果产品已声名远播。目前,全市林果种植培养面积170万亩,产量133万吨,一产产值79.5亿元。

  11月9日周六,嵩县城关镇叶岭村丹参基地又迎来游客小高峰,骑行、打卡拍照、品尝丹参蜜者络绎不绝。

  “只有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才有生存的空间。”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说。

  洛阳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着力在“一村一品”打造、产业强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汝阳县三屯镇以其独特的香菇产业而闻名遐迩,该镇通过发展香菇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的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

  栾川县白土镇马超营社区聚焦无核柿子产业,通过建基地上规模、树品牌提效益、育龙头延链条,全力打造无核柿子全产业链。

  嵩县九皋镇是“中国皂角之乡”,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行动,陆续种植皂角树达5万余亩。有了皂角林、皂角刺,当地顺势打造集“基地种植、科学技术研发、技术培养和训练、生产加工、购销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

  一批如草莓、西瓜、葡萄、莲藕、孟津梨等农业种植项目,在孟津区众多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花结果,这里已成为洛阳市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洛阳还通过发展壮大红薯、谷子、林果、中药材等基础好、成规模、潜力大的特色产业,推动相关产业有机衔接、高效配套,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洛阳农业产业的金字塔,推动农业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这款梨膏糖,100毫升容量的条形包装,携带时很方便,工作、养生两不误。”来自洛阳新区的白女士,特意来到洛邑古城北门,购买老字号“李占标”养生梨膏糖,让干燥的“生活”润起来。

  在洛阳,嵩县“闫庄大葱”叫“行礼葱”,因武则天赐名而妇孺皆知;“柴胡”叫“嵩胡”,因柴兄胡弟在嵩县发现且总皂苷高而得名;“偃师银条”最初叫“尹条”,夏商时期被宰相伊尹首次发现。

  在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小品《樱桃沟游记》在3000亩“新安樱桃”园上演,让采摘体验者印象非常深刻。在伊川县鸦岭镇,10多名“百岁寿星”常年吃富硒红薯,“长寿红薯”声名远播。在栾川县三川镇,当地因海拔高,黄豆生长周期长,制成的豆腐风味独特,“栾川豆腐”成了招揽四方游客的名片。

  今年8月19日,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布,洛阳8个优质农产品上榜。如今,洛阳已有国字号名特优新91个,居全省之首。

  与此同时,洛阳通过广交四海朋友,不断的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西雅国际食品饮料展、“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牡丹文化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都留下了洛阳农产品品牌的足迹。

  洛阳通过农产品品牌运营,丰富品牌内涵,吸引社会资本流向乡村,变财政“输血”为产业“造血”,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强势品牌,在洛阳品牌强农战略中不断被培育壮大。

  初冬,在孟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里,“西瓜大王”朱忠厚正和助手一起查看最新培育的西瓜品种。

  “通过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为西瓜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大幅度的提升西瓜的成活率和品质。”朱忠厚说。

  他研究西瓜40年,培育出无籽西瓜、袖珍西瓜等几十个品种,先后在全国建立19个试验基地,在26个省推广38万亩。

  而在新安县,“5G”辣椒近年“红”出了圈。主产区铁门镇依托辣椒种植地理优势,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节水、节肥,降低农药使用量,椒农增收明显。

  嵩县依托“中原药谷”推动中药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通过协同创新、科技集聚、“三医”联动、“三创”融合理念,“中原药谷”构筑起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政府支持的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目前,“中原药谷”已入驻院士、专家创新团队13个,建成创新中心7个,提供“点餐式”科技服务31项,成功转化落地创新成果17项。

  洛阳不仅在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上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持续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更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讲解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技能,积极引进高层次农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中央一贯的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并进行专门部署。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连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今的洛阳,农业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河洛大地徐徐展开,乡村振兴的“四季歌”在洛阳乡村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