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的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_湘东区广寒寨知青小镇_hth下载/华体会HTH官方

位于福建省的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

  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西大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长汀古城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古城格局、主要景点、价值特色、开发与保护、相关文化、重要事件等介绍

  长汀古城历史悠远长久、底蕴深厚,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之盛赞。汀州古城的布局以卧龙山以南至宝珠峰为中轴线向两边发展。长汀古城保护核心区2.48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为十里城墙合围起来的汀州府老城区和汀江与支流金沙河环抱的以水东街区为主要区域的江心岛上。

  长汀古城以汀江为界分两部分,汀江以西即城墙以内为州郭府署县署,以及唐宋元明清形成的古街区,汀江以东为南宋后形成的水东街、半片街和明末清初形成的商业经济区及居民区。现今的长汀古城完整保留了原有古城池格局,最重要的包含店头街、南大街、东大街、水东街等四大历史街区和省苏维埃旧址历史地段。长汀古城被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1994年长汀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2013年,长汀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21年12月14日,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长汀古城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被誉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古城还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有代表性的城市,至今还保留了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约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迁东坊口大丘头(今长汀县北郊),长汀县治随迁距州治1公里许的县基岭,仍为附郭。

  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迁到白石村(今长门城内),“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J江河,南踞卧龙山麓”,范围较小。县治随州迁至离州治约200步(今长汀城内,宋时叫衣锦乡),仍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阳开阔,从此历代因袭,范围逐步扩大。

  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歧始建敌楼179间,筑子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称“雄镇”。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长达5里254步,城墙基宽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开挖城壕引西溪水东流,州城扩展范围,东至朝天门,南至广储门,西至西城门,北至卧龙山襟。并为州城开辟:颁条、鄞江、通远、兴贤、济川、秋成六道城门,当时的鄞江门就是现在的“三元阁”。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汀州卫指挥王珪筑窑烧砖,州土城全包于砖石,并把“鄞江门”改为“广储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杨世芳及长汀知县王邈,筑土为县城,总长619丈9尺,媒2180多个江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江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江县城墙。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那守沈应奎倡议拆除府城墙,使州、县合并。明崇祯九年(1636年),增修城墙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墙全部拆除,州、县合一。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围到卧龙山襟。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形成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城内不少建筑仍保留着唐代的风格。现在长汀人称之为城内。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即水东市外大片地区)。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尚存的宋明时代传统街区主要有南大街、五通街、水东街、惠吉路、南门街、东门街等。清代传统街区主要有营背街、桥下坝街区,在汀江东南面城墙以外,属于明末清初城市人口增加,商业发达时所建。

  长汀古城坐落于长汀县县政府驻地汀州镇,这里位于福建省西部山区,历来是客家人的大本营。汀州镇地处闽赣边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如此形容长汀城。群山之中,一个盆地,一座突起的卧龙山,一条清澈如带的汀江,成就了一个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地理环境。

  因汀城地理环境独特,从唐至明修筑城墙另具一格。汀州城墙沿汀江从东而西建成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脊直筑山襟,构成挂壁城池,把半个卧龙山圈入城内,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城池格局。城墙犹如挂于老佛爷脖子上的一串佛珠。从城郊仰望不见都市,只见城墙,至今当地人还把城墙形容为佛挂珠。整座城池,后有卧龙山为屏,前有汀江天堑,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

  长汀城以汀江为界分两部分,汀江以西即城墙以内为州郭府署县署,以及唐宋元明清形成的古街区,汀江以东为南宋后形成的水东街、半片街和明末清初形成的商业经济区及居民区。

  汀江自庵杰乡大屋背入境,至宣成羊牯出境,境内总长153.7公里。汀江又名鄞江,因江水南流,而南在八卦中属“丁”位,“丁”“水”成汀,得名汀江。汀江孕育了客家民系,创造了客家文化,被海内外客家人尊称为客家母亲河,成为维系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长汀古城保护核心区2.48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为十里城墙合围起来的汀州府老城区和汀江与支流金沙河环抱的以水东街区为主要区域的江心岛上,最重要的包含店头街、南大街、东大街、水东街等四大历史街区和省苏维埃旧址历史地段。

  长汀古城基本形成了以“一江两岸”为核心、“四大历史街区”为支点,“众星拱月”的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旅游格局。卧龙书院、济川门、八喜馆、大夫第等成为长汀的热门景点。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居、福音医院、云骧阁、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由于历史的原因,汀州古城墙、城楼严重受损,仅沿江一带还保留了一千多米的古城墙,并保留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三元阁五座古城门。

  长汀古城的四大街区犹如一块古玉,南大街为唐宋古街;店头街为明清古街;东大街再现客家生活风貌;水东街再现作为中央苏区第一街的风貌。

  汀州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街道宽路面多用河卯石砌成,房屋建筑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沿街两侧相对而建。店铺相当密集。这些街道沿着城门延伸,并沿城墙内侧而建,如东大街沿朝天门廷伸,五通街沿五通门延伸,南大街沿广储门延伸,店头街沿惠吉门延伸,乌石山街沿丽春门延伸,这些街道在城内纵横交错,布局得当。在交叉路口往往建有四角风雨享,一方面供人休憩或避雨,另一方面便于挂灯笼供夜间照明以及供奉神像。

  南大街,形成于大唐年间,兴旺于清代,是当地乡绅大院坐落的街道,因此房子多为大面积坐落。如今这些建筑里面生活着寻常百姓,外观都没经过刻意的统一风格修缮,安静老旧的街道,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古香古色。

  南大街位于三元阁与宝珠楼古城楼之间,曾是乡绅大户聚居之所,古民居、古祠堂沿街而立。南大街基本保存了明清以来的街巷格局和以15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特色的建筑群,时代特征明显,旁边的环境要素保存较好。

  店头街是宋至民国汀州城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店头街保留的是明清建筑,沿街大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店后宅院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精美别致,令人赏心悦目。店头街全长466米,共有商铺一百五十多间,依稀能够准确的看出它曾经的热闹与繁华。

  东大街历史街区位于长汀县城老城区东部,历史可上溯到长汀城建城之初(唐),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搬迁到白石村后,“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汀江河,南踞卧龙山麓”即在现东大街、乌石巷一带。

  东大街作为长汀城两条东西向干道之一连接朝天门和横岗岭,乌石巷向南与丽春门相连。这里曾是汀州城的贸易中心。街区内有福音医院,、云骧阁2处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朝天门城楼及城墙;还有县保单位7处:天后宫、刘氏家庙、白沤亭、萨本栋故居等,是长汀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展示街。

  水东街四面环水,为汀江和金沙河所包围,因其地处汀江之东而得名。宋朝以后,随着汀江航运的发达,位于汀江之滨的水东街成了闽粤赣边区最大最集中的物资集散地。当时水东街商号林立,人流如潮,整整繁荣了八百年。宋汀州太守陈轩诗“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便是道出了宋代水东街的繁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水东街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大量的土纸、烟叶、米、豆、木材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出,而潮汕的百货、布匹、海味、药材等物品也通过航运进入水东街,长汀成了红军的“后勤部”,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长汀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墙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汀古城墙走向造型奇特,民间称之为“蓝衣挂珠”。

  朝天门楼,位于东大街,砖砌城门,甬道长4.88米,跨度3.3米,楼阁式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陈剑刺史迁州时,明洪武四年扩建城楼朝天门楼,清代重建。朝天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通门始建于明代,为歇山式四檐三层骑墙楼阁,其所在地曾是汀江航运古码头——“五通门码头”,许多从广东方向来的货物在此卸货。“五通”,寓为豁达、胸襟宽广。

  惠吉门位于明清街出口,门外码头是汀州古城主要码头之一。当年汀江航运“下三千,上八百”,长汀的土纸、烟叶、竹木、工艺品和江西的谷米、大豆、钨矿等运往潮州汕头甚至销往东南亚。而广东沿海的海盐、西药、布匹、五金百货则通过汀江航运逆江而上销往闽赣。惠吉门还是当年南宋丞相文天祥领兵抗元的旧址,这里曾留下文天祥“雷霆轻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的壮丽诗篇。

  宝珠门楼,始建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为明嘉靖汀州郡守杨世芳与长汀知县王邈所建。1637年(明崇祯十年)府署南楼慈济阁拆迁,建起了宝珠门城楼。清道光年间又作修葺。为石、砖、木结构,分为内外双重城门,门楼两楹,中间辟有天窗,城门两廊设养马槽,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格。

  三元阁位于长汀县城中心兆征路旁,历史悠远长久,崇帧六年(公元1630年)“广储门”改名“三元阁”。2013年5月三元阁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阁城门甬道有三段三拱。城楼为重檐歇山式两层楼阁,底层面阔三间,明间靠后有一屏风,原先屏风后供奉一尊魁星塑像。从三元阁城楼往前看,正面是卧龙山。左前方是如今长汀一中所在地,也是古代汀州府衙门所在地。三元阁以北是州府治所,三元阁以南是长汀县治所,再往南是南大街,大街直通远处的宝珠门城楼。右后方的汀州医院一带是原长汀县衙所在地。

  济川门始建于宋治平三年,位于汀州府东面,汀江西岸,是长汀县城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济川门南北连接古城墙,历经战乱,历朝历代曾多次维护修缮。济川门为汀州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汀州府的千年繁华。民间相传,汀州府“十座城门九把锁”,其中济川门是唯一一座夜间不锁的城门。古汀州,夜间官民通行,都由这座城门出入。如今的济川门,巍峨壮观,登临城楼上,汀江碧水如带,水东桥车水马龙,再现了汀州“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的繁华景象。

  卧龙书院用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7472.62m²。书院坐北朝南,按照南方园林规划布局,主体建筑有求真馆、藏经楼、讲堂、龙学馆和文昌阁,并从西北边引入西溪水,穿过书院,同时周边配以连廊、亭台,打造宜观宜游宜品、古色古香的文化空间。据宋《临汀志》记载,卧龙书院位于“卧龙山之南麓”,是汀州当时最早的书院,也是闽学在南方传播的重要场所。2013年11月28日,国际影星成龙先生、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来汀,成龙先生将他收藏了20年的一栋徽派古建筑捐赠给长汀,长汀把它建在卧龙书院内,命名为“龙学馆”。长汀县把11月28日定为“名城保护日”,每年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八喜馆位于历史街区东大街,为三层半的传统客家跑马楼,通过声光电的方式展现客家人一生所经历的八件喜事(金榜之喜、婚庆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乔迁之喜、寿诞之喜、丰收之喜)。同时,用尽心思挑选出最具汀州特色的闹春田、百壶宴、刻纸龙灯、迎花灯、走古事等民俗活动介绍,同步展现长汀县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喜馆一楼为非遗文化表演区和历史名人书画汀州展示区,二、三楼为八喜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区,四楼涵盖数字化互动体验区,动漫与实景相融汇贯穿。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充分表达出客家人崇尚礼教、勤奋节俭、邻里和谐、乐观积极的精神,传承汀州的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夫第,古代大夫府邸,被誉为“八闽第一雕花楼”。位于长汀历史街区东大街,为一江两岸核心景区。大夫第属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也称客家四合院建筑),坐西向东,占地600平方米,于2014年复建。大夫第门前汀江,宅后为长汀四大历史古街区之一的东大街,向北可见太平双廊桥长廊锁江之姿,向南可观泰安古桥飞架东西之状,是汀州古城“一江两岸”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汀州大夫第是中轴对称式建筑,由门楼、宇坪、正大厅、左右厢房和后排横屋等部分构成,组合严整,结构稳定刚健。中间是雕花石板构筑的大门,大门进入是宅院正厅堂部分,这也是宅院的精华部分,正厅堂之后还有一排横屋。两边的小拱门内是宅院的左右厢房部分。四根大柱托举的楼台,造型古朴、雕镂图案精美的木构件组合出的是一件何其雅致的艺术品。宅内桌椅、屏风、壁面、梁檩、瓜柱、斗拱、栏杆,所雕图案或人物,或花鸟、或戏曲,栩栩如生、形态万千,组成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世界。

  汀州天后宫位于汀江上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妈祖宫宇,为古汀州八县敬奉妈祖的圣地。汀州天后宫建筑结构完整,布局井然,风格独特,雕工、绘画技艺高超,其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殿、中殿、后殿组成,设有山门、宫苑、宫门、戏台、钟鼓楼、两廊、圣母间、观圣轩、东西水阁等建筑,周围为荷花池塘。

  因军事需要,汀州天后宫作长汀飞机场油库。解放后,汀州天后宫为长汀火力发电厂的办公地点。“文革”期间,由于电厂干部、职工热心保护,宫内龙柱等建筑免遭破坏,妈祖圣像被群众秘密保存。1990年1月,汀州天后宫被批准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成立了“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并逐年完成了汀州天后宫的“三座大殿”、宫门、戏台、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的修复工程。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因此汀州文庙又称孔庙,彰显了汀州鼎盛文风,也传达出汀州人尊孔崇儒的风尚。汀州府文庙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闽西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堂皇的文庙。古时,文庙、府学是一体相连的。汀州府学在汀州文庙殿翼两廊。殿后建明伦堂、稽古阁、宸奎阁等。嘉熙二年(1238年)庙、学分开。现在的文庙仍保存了棂星门、拱桥、泮池、戟门、中斋、东西庑、大成殿等部分,共占地2500多平方米,属比较完整的府级文庙,于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41号。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州历史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处古迹。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试院建筑为庭院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门房、东西两廊两列号房(东列今为长汀县革命历史陈列馆,西列为客家首府历史背景和文化陈列馆)、正中大堂、左右两列住房、大堂后厅、厢房、简舍等砖木平房相互联结组成。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文物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9月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福音医院旧址坐落于长汀县城北山脚下,原是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医院。大革命时期由傅连暲任院长,医治过许多“八一”起义部队官兵。土地革命时期,成为第一所红军医院,1933年初,福音医院迁往江西瑞金,改为“中央红色医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设《国医先驱——傅连暲》专题陈列。

  辛耕别墅位于长汀县城关,坐西朝东,1929年3月14日,、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同志在辛耕别墅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该址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是福建省8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一,纪念园位于长汀县西外街罗汉岭,包括瞿秋白革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及纪念碑前的纪念广场等。

  为纪念瞿秋白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1952年建成瞿秋白烈士纪念塔,1983年由国家拨款重修改建为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176平方米,碑身全高30.59米,碑身正面镌刻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碑区内还增设了参观的石砌小径、石凳、石椅等设施,为人们纪念烈士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6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何叔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大”代表之一,苏区“五老”之一,苏区检查、审判机关的创始人。1934年10月,何叔衡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为缅怀何叔衡烈士的丰功伟绩,2016年长汀县濯田镇对何叔衡纪念设施进行改扩建。新馆占地面积3555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组成。序言厅的背景浮雕“永远的叔衡”是本陈列的主题,背景浮雕以“一大”会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和瑞金“一苏大”旧址组成主体画面,以此体现何叔衡的主要功绩。

  长汀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是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潜在的巨大旅游资源,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长汀城的传统街区具有典型的宋、明、清江南客家建筑风格和特征,成片完整保留,为长汀历史古城风貌很重要的特色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唐代大历年间“筑土为城”,至宋代街市逐步形成。大规模的街市形成于明清时代。明嘉靖年间扩大县城,州县合一,城市向外围延伸,现保存的传统街区大多属于宋明清时代的建筑格局。尚存的宋明时代传统街区主要有南大街、五通街、水东街、惠吉路、南门街、东门街等。清代传统街区主要有营背街、桥下坝街区,在汀江东南面城墙以外,属于明末清初城市人口增加,商业发达时所建。

  长汀古城是红军故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汀县城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苏区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遗存,包括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音医院、云骧阁、辛耕别墅、中华基督教堂等在内的长汀革命旧址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古城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客家人以坚韧、开拓、革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带来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以后又发展到广东梅州,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至今,长汀还保留了独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客家乡亲返汀寻根谒祖,每年秋天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

  201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显示,同意规划分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历史地段与文物古迹三个层次进行保护。历史城区范围为现存汀州古城墙及其遗址所围合的汀州古城以及汀江东岸的水东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总面积约2.12平方公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4处,其中南大街核心保护范围约12.68公顷;店头街核心保护范围约11.36公顷;东大街核心保护范围约19.46公顷;水东街核心范围约14.48公顷。风貌保护区1处,即汀州试院风貌区,面积约6.69公顷。

  截至2018年12月,长汀古城完成了太平双廊桥以及部分沿江亲水步栈道建设,西岸已完成登科牌楼、艄公楼、八喜馆、大夫第、朝圣广场、龙潭公园、济川门等的修缮。

  作为2022年福建省级样板工程,长汀古城花漾街区围绕客家宗祠、卧龙书院、千里红色交通线码头、红色印刷所旧址、客家祭祀文化、特色民宿等红色旧址、纪念建筑、人文景观,串点成线月,花漾街区已完成道路及管网改造0.976公里,社下角至席稿坪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整治83幢、20822平方米,街区绿化提升1.5公里。目前已有红色文创、特色餐饮、主题民宿、汉服摄影、特色酒吧等业态投资创业者入驻。

  2022年9月,长汀古城惠吉门码头的“夜游汀江”项目重新营业,成为周边游客到长汀的首选打卡点,花漾街区内民宿、餐饮、旅游商品等营业额也显著上升。

  长汀古城保护发轫于民间,始于古城墙保护。上世纪80年代,汀州城墙仅剩1000多米,形势危急。1984年,当地出台了古城保护规划。1993年,长汀修复了367米的古城墙,迈出了古城修缮的第一步。

  2002年,40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汀州古城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为保护古城墙的第一个民间团体,对古城墙情况做摸底,发出保护倡议。

  2010年,名管委的技术顾问黄友柏加入店头街整治工作组,他们通过管网下地、雨污分流、古建筑修复、坡屋面改造等措施,重塑古街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此后,包括店头街在内的四大街区基本修复完成。

  2012年,长汀县成立了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下称“名管委”),是全省唯一的名管委。聘请12位国内知名专家任顾问、100多位专业人才任建设组织者,还有一大批县内外民间手工艺人、能工巧匠参与保护利用工作。如将大小宗祠交由理事会修复,将报恩寺交由长汀佛教协会牵头组织修复。

  至2012年,长汀共修复城墙2998米、城门和城楼4座,新建一个洞门和若干亭、阁、诗碑。2013年,汀州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同年,长汀将每年11月28日定为名城保护日。

  2014年和2022年对店头街巷弄的林氏家庙开展了保护修缮工程,目前林氏家庙不仅是宗族活动中心,还是汀州林氏酒业博物馆及福建省级汀州客家酿酒技艺传习所。

  “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5.3亿元整体推进名城保护利用,争取各级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推进店头街、东大街、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及旁边的环境优化,维持街区内传统手工业、传统作坊,在“一江两岸”重建沿江步栈道、大夫第、八喜馆、宋慈画舫等一批代表性的景观。2018年省政府批复《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立了文化特色保护、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古城人口功能疏散、生态新城开发四方面协同推进的战略目标,明确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历史地段与文物古迹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与重点,实现全面保护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2020年11月28日正式颁布施行《龙岩市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根据《龙岩市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长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包括三山(卧龙山、拜相山和南屏山)、两水(汀江和西河)、一轴(城市中轴线)、三圈(城墙圈、卧龙山南盆地圈和周边山峦围合圈)的城址环境,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环水抱的城池格局,由东大街、水东街、店头街、南大街组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和汀州试院历史风貌区等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与风貌,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对象。

  在长汀古城镇,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俗——花朝节,至今已延续千百年。花朝节,乃纪念花神之节。传说,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极擅种花养花,后人遂尊其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农历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等。每逢花朝节,芳菲竞绽,到处春意盎然,城人便相邀到郊外踏青赏花,人们择地围坐,陶醉于花间,欢声笑语不断。

  古城人对花情有独钟,素喜种植花卉。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煦风和畅,浓浓年味尚未散尽,人们在热闹欢乐之余,纷纷到花市选购花卉苗木,美化绿化家园。除鲜花外,古城人还爱买树苗栽种,如棕树、柏树、油茶树、杨梅树、茶花树等,尤其爱买棕树。他们喜欢把棕树种在房前屋后,不仅能观赏,还能净化空气。棕树种下四五年后,便可剥棕花吃。棕花是古城特有的一道宴席菜,当地有“无棕不成席”的俗谚。

  如今,古城“花朝节”逐渐演变成了“抬菩萨”活动,但依然留有踏青、迎春的历史痕迹。古城花朝节的抬菩萨游神并不局限于一佛一庙,而是将全镇所有庙宇的主要菩萨都抬出来。队伍庞大,,其后为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最后为幡旗队伍和铳队。

  “六月六,尝新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长汀客家人传统“食新”的日子。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开荒垦殖。昔日的荒野丛林,被开辟成了良田。有了农田,收获了粮食,才使得客家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客家人怀着对祖先开拓家园无比崇敬之心,自宋朝开始,民间就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时,家家户户“食新”感恩祖先的习俗。长汀客家“食新”,即在小暑前后的六月初六“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祀奉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家家吃尝新酒等,成为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远长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肉香扑鼻,爽口不腻。

  荔枝肉据说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每次宴请的时候,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一直在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最特别的是,这个菜还能使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其特色是色泽金黄,香嫩酸甜。

  这道菜的主料是长汀的两大特产——河田鸡和客家米酒娘。据《中国菜谱》记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传说,中国古代唐朝开元年间,长汀的河田鸡被选送到京城长安去参加斗鸡比赛,每次都获胜,所以被列为斗鸡之雄。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这道菜的特色是: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是中国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2年春,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走上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央苏区时期,瞿秋白出任中华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和徐特立等领导了苏区文化教育事业。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不幸被俘,6月18日在长汀县从容就义,时年36岁。2014年,瞿秋白文学院在长汀正式成立,著名作家王蒙为瞿秋白文学院题写了院名。

  纪晓岚是来过汀州的历史名人之一。《中外名人传记    纪晓岚》等书有载,乾隆二十八年,纪晓岚担任福建学政时,来过汀州巡考。相传他住在汀州试院,就是现在的长汀县博物馆内。试院内有两株唐朝时就种下的千年古柏树,高大苍翠。晚上在庭院散步时,他看见树上隐约有两个红衣人正向他作揖。他十分惊奇,问了当地百姓,才知这两名红衣人是明末的两名大将熊纬和赖垓。当时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来被清廷追剿,一路败退至汀州。为了向大明朝尽忠,两名大将在古柏下自尽。后人就把双柏称为“双忠树”。纪晓岚听了感慨万分,第二天拟了一幅对联:“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贴在树旁的双忠庙前以示敬仰。

  为了纪念这位大文豪,长汀县根据纪晓岚六世后人画家纪清远绘制的纪文达公像,在汀州试院内建了一尊纪晓岚读书的石雕像。只见他身穿侧面襟长衫,脚着布鞋,平实而朴素地坐在一条半高竹椅上。左手握着人们熟悉的大烟斗,右手捧一本翻开的书,一双睿智的眼神凝视远方,陷入思考。身旁的石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与茶壶,还有两本叠着的厚厚的书,封面刻着《四库全书》。石桌的正前方,刻了两行竖体字:清代大学士纪晓岚。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中国创始人之一。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在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的一座山坡上,高耸着一座纪念碑,四周翠柏掩映,四处开满了鲜艳的山花。这就是中国创始人之一——何叔衡的殉难处。1914年,他与同志结识并共同就读于湖南师范学校,成了的知己和革命战友。1921年6月29日,何叔衡出席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尔后,何叔衡与在湖南领导革命运动。北伐军占领湖南后,他先后担任湖南省法院陪审员、省中山图书馆馆长等职务。从1932年年初至1934年秋红军长征之前,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苏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肃清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运动,正式开启中国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在这次反腐运动中,处决谢步升就是这里面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2009年10月10日,由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龙岩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片《古田会议》剧组在长汀拍摄。影片在长汀的拍摄主要涉及中国早期政权相关的遗址,包括福音医院、辛耕别墅、汀州书院、苏维埃旧址。历史文献片《古田会议》是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而创作,特邀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张胜友担任总撰稿人,全片总长约50分钟。首播时间为2009年12月28日。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献礼剧《绝命后卫师》的主场景搭设在龙岩长汀,由知名制作人芶鹏出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史诗大戏,讲述的是以6000多名闽西子弟为主的红军第5军团第34师在长征时承担后卫作战任务,一路喋血鏖战,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这支英雄部队也为中国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几乎全师牺牲。于2016年10月17日晚21:00在 CCTV—1黄金档播出。

  2009年,电视剧《共和国摇篮》在长汀拍摄,该剧被中央电视台列入2009年的重点创作题材和国庆60周年献礼片,由执导过《长征》《井冈山》的中央电视台国家一级导演金韬任总导演,编剧兼总制片人由创作过《DA师》、《井冈山》等剧的国家一级编剧邵钧林担任。扮演“”、“朱德”、“周恩来”的知名演员等《井冈山》原班人马将在剧中再次联手合作。 这部总投资2850万元、演员阵容超过150人的红色大戏,将再现1929年、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的斗争历史。《共和国摇篮》在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时进行大规模的滚动宣传,并作为央视2010年的开年大戏播出。

  1994年1月,国务院命名长汀古城为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是福建四大名城之一。

  2005年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汀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和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11年12月,长汀入选央视首届《乡土盛典》“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名单。

  2014年,福建省认定公布了第一批9个省级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名单,这中间还包括长汀县东大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长汀县店头(建设)-五通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

  2017年,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厅审核,并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第二批省级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11个,这中间还包括长汀县南大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长汀县水东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

  2023年7月13日晚,第二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暨“神秘湘西 ·天下凤凰”文艺演出在凤凰古城举行,开幕式上,凤凰古城、长汀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签订友好城市战略合作。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完全一样,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

  郎绍君,1939年12月生,河北定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宝可梦火红·叶绿》是Game Freak开发的Game Boy Advance角色扮演游戏,为《宝可梦》系列第三世代的组成作,也是《宝可梦红·绿》的重制版,于2004年1月29日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