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王青松凭借自身的优异条件,顺利通过了河南信阳地委机要局的面试,做了
对于这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王青松并不满意。他想去繁华的城市,去看看广阔天空的风景。
一年来,他夜以继日刻苦复习,最终凭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大,顺利进入国政系就读。努力学习已成为王青松的习惯。在北大,他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他还很喜欢老庄之类的书籍。
他在学校的形象也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即使是从宿舍到教室,他也要将西装革履穿戴得齐齐整整。当时国政系的学生共58人,王青松被推选为团支书。
1983年,王青松获得了北大国政系学士学位,但他在北京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又不甘心回老家。
而法律系是当时的热门专业,找工作很容易。毕业后的王青松接着考取了北律系研究生。
1985年,中国掀起养生热潮,气功改变了王青松的命运。出于父亲的先见之明,王青松从小就在白马寺习武,加上多年来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使他在气功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较深的研究。他加入了北大气功协会,成了最早一批气功专家,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
见王青松影响非常大,北律系希望他能为系里创收。就这样,在学校的支持下,王青松研究生毕业后在北大留校任教。他每周授课,教授气功和养生,每人收费10元。
一时间,北大的王青松成了远近闻名的气功大师,就连当年在北大读书的海子也是他忠实的粉丝。王青松借着这股气功养生热的东风,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在养生班上,王青松在人群中一眼就看上了气质出众的张梅。她是北外的学生,比王青松小一轮。张梅对他也是充满爱慕。很快,两个人就谈起了恋爱。王梅毕业后嫁给了王青松,一松一梅,谱写出人人羡慕的佳话。
两人的婚姻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结合,若能够一直这样平静的生活下去,这对夫妇如今很可能是两位资深教授。
1990年,气功热出现了众所周知的乱象,而王青松也走下了神坛,他的名气已经全无用处了。
眼见气功之路是不大可能飞黄腾达了,王青松选择报考北大博士,想投在哲学系汤一介先生的门下。在王青松的成绩上,单科和总分都是第1名。但由于其他原因,王青松被北大拒绝了。第2年,王青松继续报考北律系,他很轻松地考上了,但是北大依然拒绝录取。
从此时起,王青松继续深造的想法就彻底消失了。他安稳地在北大教书,虽然薪酬微薄,但前几年攒下的几百万已足够日常花销了。
那个年代,虽然气功热退去了,但掀起了出国风潮,妻子张梅学习的英语专业让她非常吃得开,通过讲解GRE和编教材,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她在学校工作了5年,却还没能评上讲师的职称。学校又要求老师们紧跟时代,尽快学习电脑操作。而最令她反感的,就是冰冷冷的机器,张梅不愿去学。
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山区,有一座岳父的房子。1994年,张梅建议两人搬到空气新鲜的山里居住。从那时起,夫妻俩就过起了来回奔波的日子。
两年后,王青松也决定离开北大,选择与妻子一同退隐深山。夫妻俩承包了2500亩荒山,租期50年,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而让他们选择隐居的原因,不仅仅是生活中的郁郁而不得志,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喜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他们要把这荒山,变成原生态纯天然的王国。他们种上了玉米、大豆、谷子等谷物,白菜、芹菜等蔬菜以及桃树、苹果树等果树,并养了鸡、猪、牛、羊等家禽家畜。
他们雇了十几个当地的农民帮着干活,他们夫妻俩也深入到劳动之中,干起活来比工人都卖力。夫妻俩对这种体力劳作十分喜欢。
夫妻俩要求工人们晚上绝不能在此留宿。平时不允许他们抽烟,吃过用过的东西每天全都要带出去。他甚至觉得,工人在地里第1年的工作是带入了污染的,应该给反过来付给他们钱,前3年他们互不相欠,应该3年后再给他们付工资。
除了他们二人,任何人都没进过他们的屋子,因为他们害怕别人会带来污染。张梅甚至不愿让自己的父母来深山探望。
2004年,张梅怀孕了。她因害怕污染而拒绝去医院生产。她还严肃地叮嘱工人们,不能对外透露她怀孕的消息,因为议论多了气场不稳,会污染到腹中的胎儿。
生孩子时,王青松选择亲自给张梅接生。儿子的到来让两人更看重环境清洁,他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纯天然无污染的成长环境。
对于儿子王小宇的教育,夫妻俩并没多想,只希望他能在大自然中健康生长,不受污染,也从不给他打任何疫苗。从3岁起,王小宇每天放羊,却没有玩伴。
2011年,7岁的王小宇到了上学的年龄,王青松夫妻并没让他去城里上学,张梅每天教他语数英。由于老师水平高,又是1对1教学,王小宇的学习效率比其他孩子快很多,学习质量也高。
王青松重视国学教育,让儿子大量背诵四书五经。王小宇上午学习下午放羊,就这样半耕半读。
要维持耕地正常运作,至少需10名工人,每年支付工人的费用30万元。十余年来,他们只有支出没收入,承包的2500亩山地已经花费了近350万元。
这时,王青松79级的北大国政系校友唐师曾联系到了他。唐师曾是新华社主任记者。十几年来,王青松第一次下山就是到唐师曾家中。
他和唐师曾提出了想回归社会的想法,并表示回归社会只要3年就够了,而暂时的回归,也还是为了以后还能继续深山隐居的生活。
王青松夫妇走出山林,回到城市。再次置身车水马龙时,巨大的陌生感扑面而来。但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他们在尽力适应。好在田园生活并没有削弱他们的实力,很快便找到了工作,生活也逐渐回到了正轨之上。
2012年,王小宇在唐师曾的介绍下,进入北大附小。而王青松打算出一部书,书名就叫《新桃花源》,一部分内容的创作已完成。他希望这本书能获得诺贝尔奖。
至今,除了唐师曾,还没有别人去过他们在深山中的住处。而王青松的那本《新桃花源》也还没有问世。
在王青松夫妇看来,他们不会终止田园生活,也不会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有了主见之后,不喜欢山里的生活,他们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不生活在一起,他们也愿意放手,让孩子自由去飞。
如今他们的儿子王小宇已经19岁,到了高考的年纪,不知道能否和父亲一样考入北大呢?
山村是农民们想要逃离的地方,是城市里的人偶尔想想,但鲜少会前往的地方。但是王青松夫妇做到,哪怕这样的决定会引起争议,哪怕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们也会坚持下去。
他们的寄托和希望在城市里没有实现,却在田园里开花结果。只要自己知足,就没有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