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植入绿色树立未来_湘东区中医院项目_hth下载/华体会HTH官方

襄阳:植入绿色树立未来

  绿色是襄阳的底色和本色,生态是襄阳最宝贵的财富。地处中华腹地的襄阳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市,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项目,大规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襄阳都市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车辆来回穿梭,一棵棵苗木扎根泥土……开春以来,在汉江东津段江滩,襄阳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襄阳获得投资最大的中央财政林业项目,襄阳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2亿元、省级财政补助3300万元,计划造林10.43万亩,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汉江沿线个村庄的生态环境。

  “这里以前是荒山,十年九旱,浮土下面全是石头,种活一棵树太难了。”在襄城余家湖襄阳国家储备林建设工地,经过人工植树造林后,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排成行、连成片,昔日的荒山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海。

  绿色增量来自生态工程,带动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和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建设。鄂北生态防护林(襄阳片区)是全市重大发展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计划营造防护林27.5万亩,大力提升“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

  据介绍,去年,全市完成营造林22.3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01.9%。今年,襄阳市将深入推动国土绿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力争再完成20.49万亩绿化任务。

  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化、工程化、市场化。襄阳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谋划实施汉江生态廊道、国家储备林、鱼梁洲生态绿心、乡土树种种苗繁育等一批支撑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擦亮襄阳都市圈的生态底色。

  3月10日,在“双拥林”义务植树现场,来自襄阳各界的干部群众与驻襄部队官兵共同栽种树木近2000株。

  据了解,为便于社会各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襄阳市设置岘山森林公园、襄州区黄龙基地、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枣阳市平林镇植树基地等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14处,方便群众就近植树。

  与此同时,为充分的发挥全民义务植树在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襄阳市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途径,在全省开发了首个地市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市民可通过认种树木、认养树木、捐资尽责等方式,足不出户“云”植(养)树以及参加义务活动、志愿服务。

  “每年花费100元,在岘山森林公园认养一棵大樟树,挂上家庭专属树牌,这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荣幸,希望这棵大树能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市民任先生在树牌写上祝福话语:十里青山绿满襄阳。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上线万人次上植树需求,认养岘山森林公园绿道大树179棵,募集资金13.77万元,这些资金都将用于认养树木的修剪、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等。

  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的实施建议》《关于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实施建议》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部署国土绿化工作。同时,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高质量编制《襄阳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襄阳市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襄阳市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等。

  坚持专业化实施,植造森林建生态。襄阳市学习借鉴河北雄安新区以及江苏、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全面实施“异龄、混交、复层、全冠、多彩”的造林模式,创新生态绿化工作机制,围绕行政职责、投融模式、招标管理、规划设计、造林流程进行全方位指导。

  创新森林进城工作机制,启动“森林进机关、森林进校园、森林进医院、森林进街区、森林进社区、森林进小区、森林进园区、森林进厂(矿)区、森林进营区、森林进庭院”等“十进”活动,将森林单位创建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考核体系,让“绿满襄阳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森林乡村创建机制,在全市开展“千村万树”行动,以每个行政村新栽乔木不少于1万株为标准,列入创建市级森林乡村计划的村庄可获奖补资金20万元。

  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机制。襄阳市出台《襄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开发古树名木管理系统,为近9000棵散生古树和近10个古树群建立“电子身份证”,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查看全市所有古树名木信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得益于大规模植树造林、汉江禁渔、退耕拆违、禁止采砂、建设湿地公园等举措,襄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阳光、沙滩、绿地、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襄阳市全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旅融合、林湿结合、林业碳汇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森林保险、森林碳汇交易等改革,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襄阳市将继续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做实“千村万树”行动、做实森林单位创建、做实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做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大美襄阳新画卷。(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明晶 通讯员 曾广林 陈赛娥)

  绿色是襄阳的底色和本色,生态是襄阳最宝贵的财富。地处中华腹地的襄阳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市,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项目,大规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襄阳都市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车辆来回穿梭,一棵棵苗木扎根泥土……开春以来,在汉江东津段江滩,襄阳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襄阳获得投资最大的中央财政林业项目,襄阳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2亿元、省级财政补助3300万元,计划造林10.43万亩,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汉江沿线个村庄的生态环境。

  “这里以前是荒山,十年九旱,浮土下面全是石头,种活一棵树太难了。”在襄城余家湖襄阳国家储备林建设工地,经过人工植树造林后,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排成行、连成片,昔日的荒山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海。

  绿色增量来自生态工程,带动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和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建设。鄂北生态防护林(襄阳片区)是全市重大发展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计划营造防护林27.5万亩,大力提升“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

  据介绍,去年,全市完成营造林22.3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01.9%。今年,襄阳市将深入推动国土绿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力争再完成20.49万亩绿化任务。

  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化、工程化、市场化。襄阳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谋划实施汉江生态廊道、国家储备林、鱼梁洲生态绿心、乡土树种种苗繁育等一批支撑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擦亮襄阳都市圈的生态底色。

  3月10日,在“双拥林”义务植树现场,来自襄阳各界的干部群众与驻襄部队官兵共同栽种树木近2000株。

  据了解,为便于社会各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襄阳市设置岘山森林公园、襄州区黄龙基地、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枣阳市平林镇植树基地等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14处,方便群众就近植树。

  与此同时,为充分的发挥全民义务植树在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襄阳市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途径,在全省开发了首个地市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市民可通过认种树木、认养树木、捐资尽责等方式,足不出户“云”植(养)树以及参加义务活动、志愿服务。

  “每年花费100元,在岘山森林公园认养一棵大樟树,挂上家庭专属树牌,这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荣幸,希望这棵大树能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市民任先生在树牌写上祝福话语:十里青山绿满襄阳。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上线万人次上植树需求,认养岘山森林公园绿道大树179棵,募集资金13.77万元,这些资金都将用于认养树木的修剪、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等。

  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的实施建议》《关于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实施建议》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部署国土绿化工作。同时,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高质量编制《襄阳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襄阳市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襄阳市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等。

  坚持专业化实施,植造森林建生态。襄阳市学习借鉴河北雄安新区以及江苏、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全面实施“异龄、混交、复层、全冠、多彩”的造林模式,创新生态绿化工作机制,围绕行政职责、投融模式、招标管理、规划设计、造林流程进行全方位指导。

  创新森林进城工作机制,启动“森林进机关、森林进校园、森林进医院、森林进街区、森林进社区、森林进小区、森林进园区、森林进厂(矿)区、森林进营区、森林进庭院”等“十进”活动,将森林单位创建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考核体系,让“绿满襄阳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森林乡村创建机制,在全市开展“千村万树”行动,以每个行政村新栽乔木不少于1万株为标准,列入创建市级森林乡村计划的村庄可获奖补资金20万元。

  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机制。襄阳市出台《襄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开发古树名木管理系统,为近9000棵散生古树和近10个古树群建立“电子身份证”,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查看全市所有古树名木信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得益于大规模植树造林、汉江禁渔、退耕拆违、禁止采砂、建设湿地公园等举措,襄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阳光、沙滩、绿地、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襄阳市全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旅融合、林湿结合、林业碳汇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森林保险、森林碳汇交易等改革,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襄阳市将继续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做实“千村万树”行动、做实森林单位创建、做实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做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大美襄阳新画卷。(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明晶 通讯员 曾广林 陈赛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