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春即将启动的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成本确定为每亩3万元,包括植树的人力成本、树苗成本等。
据介绍,造林的投资将为北京带来丰厚的直接和间接回报。按照规划,北京市将连续实施5年平原造林,为北京带来生态、社会、经济等三方面效益。
其中在生态效益方面,将使北京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以上百分点,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以上;年固定吸收二氧化碳150万吨,释放氧气109万吨;有效吸收气体污染物,降低PM2.5值。
在社会效益方面,造林将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可带来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经济效益方面,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森林资产总值的大幅度的增加,并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间接经济效益。
记者从近日公布的《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纲要》中了解到,北京未来5年的造林规划涉及顺义、通州、大兴全区,房山、昌平、怀柔、平谷、门头沟、延庆、密云的平原地区,还涉及朝阳区和石景山区部分地区、海淀山后地区及丰台河西地区,共14个区县。
北京将在平原地区初步构建以风景林地为基底,以楔形限建区为主体,以绿色通道为骨架,以健康绿道为网络的城市森林ECO,营造绿道纵横、林水相依的森林景观。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每亩3万元是根据造林成本确定的。这样的价格相对北京此前山区造林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一般山区造林的成本不超过1万元,因为即使最密集的种树间距也就是3米乘3米,一般是5米乘6米,所以一亩地种几十棵树。
但是此次平原地区造林不是单纯造林,而是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地被群落式搭配,形成“复合”自然空间,所以成本会比较高。而且种树的地区不同,成本差别也很大,比如在高速路两侧的护道林,种树形式比较单一,种树成本可能只有每亩几百元,但是一旦遇到出入口,可能种一株大树就需要1万元。所以不能光看在一些地方种树成本低,还要“背”一些要求高的种树地区的成本。
对此,市园林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由专业的园林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专业的绿化公司做种植。
该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种树是不需要花钱雇人的,通常要种树的地方邀请机关团体或者部队来种树,也没有报酬。后来发展成为一些村里搞绿化队,又逐渐演变为绿化公司。此次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会选择水平高、信誉良好的专业绿化公司来完成。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按照每亩3万元的标准,今年20万亩平原造林的投资规模在60亿元左右。这笔钱不经过市园林局,而是直接下发到各区县,根据各区县的造林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的园林绿化公司将进行相对应的绿化工程。此外还将聘请监理公司监管植树工程的全过程,资金的使用纳入市里的审计流程。总之,这笔造林款将做到全程透明。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称,在规划平原地区森林建设后,将对建成的森林实施“绿线”管理,保护造林成果。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划定森林区的“绿线”就像划定建筑的“红线”一样,今后城市建设将不得侵占绿线内的森林。一些绿化隔离带内的现有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也将予以拆除。对于“绿线”内的城市森林,将建立完善的管养制度,制定高标准的管护准则。
根据《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纲要》,目前,北京市的平原地区森林存在三大问题。
目前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85%,远低于全市37%的中等水准,未能真正形成完善的平原生态屏障,同时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城市有较大差距。
在全市森林资源中,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积之比约为7:3,而平原地区二者之比不足1:1。由于商品林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公益林,使得平原地区森林的总体生态效益欠佳。
从森林分布形态和规模来看,集中连片规模在万亩以上片林较少,防护林带以1-2行居多,防护作用较为有限。
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资源按树种(组)分布,杨树占的比例最大,占森林面积的比例达60%以上,其他树种如刺槐、侧柏、油松等所占比例不足40%。
记者从朝阳区获悉,朝阳区今年将有6座郊野公园五一对外开放,包括来广营朝来森林公园二期、来广营勇士营公园、太阳宫公园二期、将台将府公园三期、平房京城森林公园和平房体育场公园,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
据介绍,这些公园开放后,朝阳区的郊野公园将达到23个,平均每隔3公里一个郊野公园,四环至五环之间会连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环。
本报讯 (记者廖爱玲 通讯员温来升 柴亚军)北京重要的地下水源地保护区潮白河流域怀柔段,实施工程人员正抓紧挖坑、填土、铺设保水膜。今年,这里将植造一条水源涵养林绿道。
潮白河流域怀柔段全长13.2公里。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和采挖沙石,沙坑面积达到4000余亩,平均深度16米,最深40余米。作为北京重要的地下水源保护区,这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线北房镇、杨宋镇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河岸绿道,增加潮白河两岸林木覆盖率,沿路种植柏树、银杏、桑树、玉兰等兼顾四季变化的阔叶、彩叶树木。河堤外1000米范围内,将对部分沙石坑填埋或蓄水,种水生植物,圈养鱼类、水鸟等动物。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法律,将城市森林纳入农业部林务局管理,解决市民植树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1990年,美国农业部建立林业基金专户,用于保证城市森林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成立全国性的城市和社区森林改进委员会,拨专款促进城市森林计划的实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面向建成区、郊区、远郊区在内的整个城市化地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已得到普遍认可。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澳大利亚堪培拉、黄金海岸、加拿大温哥华、挪威奥斯陆,都很看重郊区及远郊区的森林保护,形成森林围城的大城市生态。
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大量森林公园建设了短、中、长程的森林游憩步道,形成贯通城乡、便民游憩的森林健康廊道。加拿大温哥华山地森林游憩步道的设计,充分吸纳了登山客的建议,既考虑森林保护、安全管理的需要,又满足登山者的登山探幽、回归自然的需求。
莫斯科、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波特兰等城市,从郊区到市区,整个城掩映在森林和树木中,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主题,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市区,绿色成为城市色调。市区内有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
莫斯科、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布达佩斯等城市,河岸森林植被得到很好保护,形成林水结合的自然景观带。在多伦多,穿过市区的3条主要河流的所有山谷都受到保护,形成贯通整个市区的3条森林生态廊道,城市居民走在河谷内的林荫道上仿佛置身于原始河岸林中。
欧美许多国家在城市建设时重视保留重要的森林、湿地资源,建设足够宽的自然生物廊道,甚至通过人为架桥建设自然林带,连接被道路分割的林地,为动植物迁移提供走廊;在绿化建设中很注重本地乡土树种的使用与保护,使城市森林生态的主体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
美国林学会提出城市树冠覆盖率发展目标:密西西比东及太平洋东西部的城市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40%,郊区居住区50%,城市居住区25%,市中心商业区15%;西南、西部干旱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25%,郊区居住区35%,城市居住区18%,市中心商业区9%。
城市绿地土壤影响城市水土流失和空气中的粉尘来源。国外城市森林、绿地,土壤的覆盖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利用树皮、树枝、碎木、树叶、树根等树木材料加工形成的有机地表覆盖物,既能显著改善城市土壤性状,抑制杂草生长,又能起到防尘、装饰的良好效果。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处在江水相对丰富的地带,气候湿润。在城市的建设中,注重使用自然式喷泉增加空气中水分含量,减少灰尘。以夏宫为例,整个景区利用天然的水位落差设计了众多喷泉,不仅增加空气中水分含量,吸滞大气中的灰尘,也形成风格迥异的景观,增强观赏效果。
国外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很注重制定长期稳定的森林、湿地保护规划,并通过政府、市民及非政府组织监督。许多城市周围保留的大片森林,对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和扩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伦敦周围13-24公里宽的绿带,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无限扩张。
美国1986年有5900个支持发展城市森林的团体。洛杉矶市一位城市森林积极分子建立“树木之人”组织,1984年为支持奥运会植树100万株。树木城市社区的数量从1976年的42个增加到2008年的3402个,有1.38亿人居住在树木城市社区。
英国1938年颁布绿带法,是城市绿化实行法制最早的国家。该法规定,在伦敦周围保留宽13-24公里的绿带范围内,不准建工厂和住宅。日本1962年制定保护树木法,1973年公布城市绿地保护法,规定工厂、医院、学校中绿地应占总面积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