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夏天的攸縣。山上,油茶林涌動,醞釀新豐收﹔林間,綠茵種作物,一地雙增收﹔峽谷,溪流潺潺流,游客緩緩歸......
“十年前,全縣開始封山育林,林業局的人和我們說,把山養好了一樣的能够靠山吃山。”鸞山鎮桃源村乡民涂新民家的民宿,入夏以來幾乎每天都爆滿。
十年前,涂新民在煤礦挖煤,妻子則上山砍些雜木送到煤礦賣錢。靠山吃山,家裡的日子比一般人殷实。
鸞山鎮位於攸縣東部山區,是攸縣林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十多年前,這裡巨细煤礦多達一兩百家。
“财主全在這兒,山上卻沒一棵樹了。”一邊是砍樹挖煤帶來的財富盛宴,一邊是生態破壞隱藏的無盡憂患。
不僅是東部山區,當時的攸縣可伐林木銳減、林分質量下降等問題較為嚴重,全縣採伐跡地、宜林荒山達到10多萬畝,十多個鄉鎮幾乎無用材林可伐。森林資源的減少,導致攸水、南水等河流水量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天然災害時有發生。2013年,攸縣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做出了《關於全縣實行封山育林的決定》,以二十年為期再造俊美山川。
山封起來了,妻子再也不能上山砍雜木了﹔后來,煤炭也逐漸關停,涂新民也失去了挖煤的作业。盡管當時失去了日子的“靠山”,但看到光禿禿的山以及滿目瘡痍的礦區,涂新民也覺得他想要的家園不是這樣。
“曾经天亮之前就要到山上來避免亂砍濫伐,現在這種行為幾乎沒有了。”本年61歲的鄧移民是攸縣黃豐橋鎮的一名網格護林員,巡護3000多畝林地。每天天蒙蒙亮就去巡山是他曾经養成的習慣,而現在的護林作业大多散布在在防火和發現病虫害。
在攸縣像他這樣的網格護林員有466個,加上民間林長、專業林長、行政林長,構建起了林業巡護網、病虫害測報網、防滅火監控網,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工、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同時树立“林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制,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10年間,攸縣總計減少採伐林木約26萬立方米,年均減少採伐量20%以上,整理木材加工場地321家,立案調查68家,退出關閉290家﹔查處林業行政案子1643起,偵破刑事案子166起,刑事拘留97人,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子7起﹔林政案子較2013年來下降55%。
一手狠狠的管住綠色,一手則穩穩的護住綠色。2022年,多個病虫害監測點,監測到竹蝗侵略。攸縣林業局当即採取“飛防+人防”等办法積極防治,以免30萬畝竹林受災。建筑293公裡林火隔绝系統、3300立方米森林消防蓄水池,設立8個防火瞭望台、35個鐵塔視頻監測點位,树立77個病虫害監測點,山林間的這些森林防護設施,讓森林火災受災率控制在1‰以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
“這些年我們村裡沒發生過火災,這在十年前是不敢幻想的。”2013年,酒埠江鎮酒埠江村乡民謝曼華在封山育林的號召下,承包了村裡的100余畝火燒山造林,如今已是一片青綠。這十年,攸縣義務植樹2139.3萬株、人工造林41.41萬畝,綠化骨干路途886.3公裡,建設生態廊道4800畝,生態修復紫色頁岩、石漠化地、礦區等難利用地6000畝,全民的“增綠”行動讓荒山重批綠裝。
“管綠要狠,護綠要穩,增綠要准,這三招讓我們森林總蓄積達到了753.6萬立方米,較2013年淨增426.05萬立方米,增幅達到130.07%。”看到每年不斷增長的森林蓄積率,攸縣林業局局長王正良知裡很是欣喜。
封山育林后,涂新民和妻子外出打工。2018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山裡休閑休假,村裡很多人開起了民宿。他也回來開起了民宿。
“假如沒有這些青山,我們哪能吃上這生態飯呢。”從對封山育林的不理解到深入認同“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涂新民切實的體會到了“養山便是藏富”。
這財富藏在雨后春笋的油茶林中。這些年,攸縣林業局嚴把選地、調苗、整地、栽植“四關”,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协作社等形式種植攸縣油茶52萬畝。推動“科技興林”,鼓勵油茶企業精深加工,省級龍頭企業8家,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式專利3項、油茶品牌6個,全縣茶油终年產量上萬噸,油茶產業綜合年產值超19億元。
這財富藏在茂盛的樹林下。蓮塘坳鎮先鋒村試種的靈芝迎來了收獲,乡民們三年的探究與嘗試為“林下經濟”開辟了一條林藥套種的新路子。加上林下香豬養殖、林下種植菌類等不同品類立體林業形式,綠了山林富了乡民。
這財富藏在青山綠水的美景間。越來越好的生態,讓山間民宿、森林營地、夏天康養等業態在山林間繁荣興起。原來的煤炭大鎮鸞山鎮,發展山間民宿60余家,帶動就業2000余人,现在可實現年純利潤超600萬元。
這財富還藏在“科技興林”裡。攸縣通過“薪火作业室”“科技特派員”等方法,開展種植、幼林撫育、病虫害防治及竹木產品深加工等技術指導服務,促进傳統林業加工業向現代林業產業發展,也促进傳統林農向懂办理、會技術、高素質林戶或有組織的新式林業經營主體躍升。近10年來,累計實施中心財政科技推廣項目5個,省級林業科技推廣項目6個,树立科技演示基地9處,面積達2.1萬畝。發展林業加工企業32家,年產值達15億元,帶動3萬余群眾就業。
“曾经靠山吃山是挖山毀山,現在在林業新質生產力的帶動下,老百姓吃山的方法變成了生態新方法,這種改變便是封山育林養山護山的意義。”湖南省林業科技特派員、株洲市林業局總工程師許望生如是說。
“這個古樹名木公園,不僅是我們茶余飯后休閑的当地,也招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蓮塘坳鎮枧頭村的乡民常常提及家門口的古樹名木主題公園都會感動無比骄傲。村裡的一處閩楠群均匀樹齡約150年,是国际同緯度最大的古楠木群。2022年,攸縣林業局將其申報為湖南古樹名木主題公園,在加強保護的同時也讓古樹與人們和諧相處。
攸縣古樹名木資源豐富。2016年,攸縣林業局對全縣的古樹進行普查,對17株樹齡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名木搶救復壯,从头登記挂牌古樹1176株。
“我們不但要護住綠色,還要进步森林品相,讓綠色顏值更高。”近年來,攸縣以培养健康森林為目標,以近天然森林經營理念為指導,通過森林撫育、古樹名木保護、林相改造等办法優化林分結構,打造五颜六色健康森林,逐步形成多林種、多樹種、多颜色、多層次的林相,青山也逐漸變得颜色斑斕。一片片森林綿延不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裡木本植物多達78科436種,白鷺、池鷺等數十種國家保護動物也“戀上了”這個生態家園。
“林草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抱负載體,又是重要支撐。后十年我們要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推動現代林業與先進制作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层次地交融,讓它成為群眾真实的靠山。”攸縣林業局局長王正良暢想著未來。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