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4分17秒崇明又上央视!_行业资讯_hth下载/华体会HTH官方

时长4分17秒崇明又上央视!

2024-08-07 行业资讯

  《朝闻天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6年6月5日推出的大型早间新闻节目,节目以新闻和服务资讯为主,社会民生新闻、天气出行资讯、文化体育资讯、时尚生活资讯为辅。2012年4月16日起每日6:00-8:3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8:30-9: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独播。

  草木苍翠、鸟语花香、“天然氧吧”,这是人们走进上海市崇明区的直观感受。而位于崇明区港沿镇东部、港沿农业集聚区范围内的园艺村,更是绿阴笼罩、秀丽如画。在这里,河水清澈见底、乡间小路干净整洁、私家院落优雅别致,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造型各异的黄杨。

  园艺村,为“园艺”而生,花卉苗木一直是该村主导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造型瓜子黄杨的重要原产地,被誉为“瓜子黄杨之乡”。2018年,园艺村入围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如今,园艺村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发展以“黄杨”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已完成1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村里有“颜值”又有“内涵”,一幅“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崇明村居图展现在大众眼前。而这个蜕变是怎么来实现的呢?

  走进园艺村茅锦昌的家中,一片郁郁葱葱的黄杨包围着造型秀丽、色彩和谐的二层小楼。茅锦昌正在园中给黄杨树造型:浇水、除草、修剪一气呵成。过程虽然辛苦,但是茅锦昌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66岁的茅锦昌是土生土长的园艺村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种植黄杨的兴趣爱好成为赚钱的好途径。

  茅锦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从事驾驶员的工作。在2012年他从驾驶员岗位上退下来前,种植黄杨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1981年,茅锦昌买了100棵黄杨苗,开始种植黄杨,30多年来这一爱好没有间断过。当时的茅锦昌肯定没有想过这100棵树中卖出的第一棵树就赚了8000元。

  这个价格让他记忆犹新。于是,2015年茅锦昌把自家的黄杨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3亩,他发现,种树不仅能满足他的爱好,还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

  “这几年确实赚到了钱,村子变化也大,环境好了,知名度高了。很多客户慕名而来,直接到村里或基地挑选黄杨。乡村振兴带火了黄杨产业。”茅锦昌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茅锦昌卖黄杨的收入是20万元,园艺村黄杨产业经营额达4000万元。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反而使得黄杨生意更好了,茅锦昌4月至5月就卖了25万元。

  园艺村党总支书记沈忠葵和记者说,园艺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后,整村黄杨的品质和价钱都有提高,特别是价格,提高了10%。

  “不仅园艺村的黄杨产业火了,周边几个镇加入到黄杨产业的种植户也慢慢变得多,园艺村辐射的黄杨种植培养面积大概有4000-5000亩。”沈忠葵介绍,下一步园艺村将加强销售力度,扩大种植规模,让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目前,园艺村800户村民中,有85%的农户从事黄杨、花卉种植,黄杨种植培养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树龄在10年以上的瓜子黄杨数万株,最长树龄的超过200年,年产值达数千万元。

  园艺村从事黄杨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如今,园艺村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黄杨桩材主要生产地,其生产的黄杨桩材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园艺村虽因黄杨而声名远播,但其黄杨营销一直是“各卖各家”,销售方式多以“守株待兔”或“提篮叫卖”为主。近年来,借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村里的黄杨产业也“老树发新枝”,有了新变化。

  怎么让村里的黄杨产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协作”?港沿镇成立了黄杨协会,协助组织技术指导、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工作,已累计吸纳园艺村及周边黄杨种植户530多人成为会员。协会成立后,多次邀请本市及外省市黄杨造型专家前来授课,提升种植户造型水平。

  此外,港沿镇还搭建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线上通过搭建黄杨交易买卖平台、启用“最美园艺黄杨”微信公众号,开展技术交流、盆景展示、专业销售等,推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线下组织种植户参加盆景、园林展销会,对接全国各大苗木交易平台,及时掌握造型黄杨市场变化趋势。

  为了进一步拓宽园艺村黄杨产业发展之路,港沿镇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黄杨种植区合作,加强育苗研究,优化栽培技术,探索木雕根雕技艺,挖掘药用价值,延长黄杨产业链。

  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及崇明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上海植物园和港沿镇党委、政府加强合作,构建起沟通互助的桥梁,将海派盆景技艺与崇明特色树种黄杨相结合,将文化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上海“四化”建设。

  2018年,上海植物园与港沿镇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园艺师对当地黄杨种植户进行定期技术培养和训练,全方位提高港沿镇从业人员的专业方面技术能力,提升黄杨技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在市区工作和生活,每次回到故乡,都让我重拾一份童线后”黄丽华是土生土长的园艺村人,在感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希望将这份乡愁分享给更多人。

  与兴旺的黄杨产业相比,园艺村的村容村貌一直是“短板”,环境底子并不算好。近年来,园艺村“变壮”的同时,也“变美”了。村民家里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墙青瓦,各具特色。家门口的跃进河通过生态治理,河水更清澈,河岸更整洁了。出行道路更加干净宽敞,并增添了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

  崇明区委书记李政说,崇明的乡村振兴不是“工程振兴”,不在于开展了多少工程建设项目,而是要尊重自然生态,把握乡村定位,让乡村更像乡村,体现田园野趣,重塑乡村价值,打造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宜居环境之美、乡风文明之美、生活幸福之美。

  环境风貌的提升,对产业兴旺、村民增收也大有助益,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也是园艺村的又一项支柱产业。目前,港沿镇还在努力盘活园艺村的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引入旅游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打造更多的黄杨主题民宿,带动村民就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为重大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美丽家园”工程中,着力推进“十百千”行动计划。到2022年,上海市将建设9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577个行政村实现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全覆盖。

  未来,上海将以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为基础,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标准,聚焦整合资源,推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深化生态治理、提升乡村风貌、推进产业融合、加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